文学·摄影
等待和邂逅的灵性
——浅析关民诗歌的创作“冲动”
裴章传/文
诗人关民
诗歌创作的灵性在于生动,而生动离不开灵性,离不开诗人的激情。可以说,诗人的“冲动”是一种与常人有差异的“冲动”。常人的冲动往往一发不可收拾,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正所谓“冲动是魔鬼。”而诗人的“冲动”常常是甜蜜的,有时也是与痛苦交织在一起的。这种“冲动”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帮助诗人打开了现实与理想、过去与未来的接口。于是想象的翅膀展开了,飞翔起来了,这才有了优秀的诗歌。
弗洛伊德说过:“感情的冲动更接近于基本性本能的欲望冲动。”说的是常人的冲动。我这里要说的是诗人关民的“冲动”以及由于他的无数次的“冲动”而引发的创作欲望和创作成果。都六十好几的人了,他“冲动”一年的结果就是:今年上半年由安徽省出版集团黄山书社和文艺社,分别为他出版发行了两部诗集《凡人俗语——关民诗歌散文自选集》和《在下一个路口等你》。
收录在这两本诗集里的新诗,我大都在微信里读过,其中部分诗歌作品还在由安徽报业集团徽商传媒、安徽省朗诵学会等单位,为他个人举办的“关民抗疫诗歌朗诵会”上欣赏过。因为多年来,他尊我为师,所以,我对他的所有创作,包括散文随笔、影视剧本和正在进行的小说创作等,都格外关注并且几乎全部参与了有关他的宣传、推广、研讨活动。
关民荣获安徽省2023年“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
读关民的诗,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赏析。首先,他的诗率真而直白。宋代词人蔡伸在他的《卜算子》里有这样一个点晴之笔“若是真心得于飞,云里千条路。”意思是:真心待我们相守双飞,那么云里就会有千条道路。关民在诗歌创作的发端之初,就是坚持“我手写我口”的率真,不做作,不娇情,不虚伪,不隐瞒,心中始终与读者相守双飞,与现实相守双飞 ,与时代相守双飞,也与自已的心绪相守双飞。为了诗歌创作的“千条路”,他把坦诚和率真作为诗歌直抒胸臆的创作理念,用直白而不苍白的语境表达,面向大众,面向困苦,面向现实“冲动”着,创作着。他追求一种韵律和抒情的叙事风格,尽可能让自己通俗的诗句深入人心,写出的是智者之言,义者之言,爱者之言,孝者之言。他不喜欢无病呻吟,更不喜欢堆砌词藻,把一首诗写得油头粉面,令人生厌。因此,他的诗歌特别适合朗诵,在格式和韵律上尽可能精炼,让自己的诗歌能诵能唱,易于流传,符合大众审美需求。
我们读一下他的《关于诗(外一首》,就会清晰地看到他对诗和诗人的解读:“有人说/他有远方/因为他有诗/我笑笑而已/没有灵魂/诗是什么东西。”(外一首关于诗人:“是酒后的亢奋/还是初醒的朦胧/是花前月下的浅唱/还是荒原之上的绝望/为什么/只有捧出奉承的供果/才能成为永恒的歌手/憋屈的诗人/在忧患和挣扎中/寻找失去的远方。”由此可见,关民作为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是有诗,就有“远方”,而诗无灵魂,它又是什么东西?真正的诗人绝不是亢奋、朦胧、浅唱、绝望的尤物,更不是因奉承而出卖灵魂的“永恒的歌手”,真正的诗人应该是在“忧患和挣扎中”去“寻找失去的远方。”如此生动而犀利的笔峰,不正是针砭时弊,对当下诗坛乱象的鞭挞吗?其实,从他这本诗集里的《徜徉与徘徊》《干净》《湖边遐想》《一幅油画的启示》《宝贝》《等待寂寞的降临》等诗中就能看出一点端倪。
关民在给大学生们作线上讲座
其次,他的诗是“小我”之中见“大我”。关民很少写一些风花雪月,卿卿我我的“小我”之作,这是他的特质。他的诗大都立意深刻,思想性和哲理性比较强,忧患意识和社会反思情绪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过程,这恰恰是他诗歌作品的“灵与肉”,如《初夏的雨》《问苍天》《多余的书》《今天是我的生日》《热》《哑剧》《良心•狗》《折翅的红蜻蜓》《风筝》《我有一个梦想》等,都是充满了哲思和拷问,富有时代的气息,其辽阔性和纵深感,令人细细揣摩和深思。他在《钥匙与锁》这首诗中这样写到“很久,很久以前/你说,你的钥匙丢了/童真锁在抽屉里也被海涅牵进了歌谣/而你,唯一的/翠绿的三叶草/失去你目光的滋润/也变得枯黄而脆朽/寻找,思考/思考,寻找/你义无反顾/踏上遥遥无期的/寻找之路/从疯狂走向茫然/从失落走到孤独/而你,沉默了/太久/就像那把丢失的钥匙/让我们从教科书/开始定位/沿着你的心迹/寻找/今天,我终于发现/这把钥匙未曾丢失/在你的大脑里磨得铮亮/你告诉我/是锁芯锈了/钥匙插不进去/岂能打开这把锈锁。”读罢这首诗,我蓦然想起八十年代之初,改革开放刚拉开帷幕,中国涌现出一大批思想活跃的作家、诗人和艺术家,这其中就有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朦胧诗代表人物梁小斌先生,他当时创作的诗《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反响,这当然是思想解放所产生的前所未有的文化现象。关民这首诗恰恰是四十多年后,重新诠释梁小斌这首诗的“震山之作”,再次发出了解放思想,打开禁锢,勇于创新,繁荣文化的呐喊。这种“大我”的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值得肯定和点赞。
第三,他的诗虽不“入流”,但很有灵性。当下诗歌流派鱼龙混杂,让人眼花缭乱,在这种氛围里,关民的诗歌反尔显得清新脱俗,脱颖而出。他主张:诗歌要有个性和张力,诗人不能随波逐流,不能孤芳自赏,更不能无病呻吟,诗歌就应该朗朗上口,雅俗共赏,就应该大声诵出来,让人听得懂,让人心灵洗涤,让人产生共鸣。这在他另一本诗集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在这本诗集中,如《在一个路口等你》《路(外一首)》《告别》《公祭》《父亲》《落叶》《种子》《鲣鸟》《孩子,我是你的娘》《即兴而叹》等都是如此。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说明诗歌创作不仅要有高于生活的境界美,还要有诗人本身的特质和灵性,而不是仅有的聪颖和才智。关民的诗歌灵性,正是他体验生活,洞察生活,热爱生活的长期积累和创作理念逐步形成的表现。他的灵性还表现在他的创作风格上,他特别注重:长短句的搭配,在创作之前就考虑了诗歌朗诵的需求,大都以短句为主,长句为辅,断句过渡,有序不乱。我们来读读《木乃伊》:“喝干了湖水/我把自己风干,挂起/那自由的鱼/在缝隙中呼吸/它告诉未来/这里有具木乃伊。”短短的六句排列组合,他把“挂起”二字作为重点承上启下的换气过渡,既突出了重点,又使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不费力气,节奏感较强,一气呵成。
当然,关民的诗歌还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我虽然是长期从事小说创作,但对诗歌也有极大的兴趣,可以说本人最初的文学创作“冲动”,也是从诗歌开始的,所以,我能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优秀诗人的诞生和成长,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生活淬炼的,关民会有今天的成就,不仅仅是他具备诗人的天赋和灵性,更重要的是他这么多年的生活积累和虔诚的等待,终于邂逅了他的诗,而勤奋和“冲动”正是他走向远方的动力。
最后,我们一起来诵读他的生动而有灵性之作《我的诗》:
我的诗
不是情侣伞下的
双影
也不是
月光下的温柔
我的诗
不是爱人枕边的
呓语
也不是
睡梦中的香吻
我的诗
不是山涧溪水的
缠绵
也不是
草原上的晚风
我的诗
不是春天花开的
声音
也不是
落叶下的呻吟
我的诗
是冷漠时的
火焰
是醉汉酒后的
狂语
我的诗
是痛苦时的
哭诉
是灾难降临的
思考
我的诗
是沉默时的
唏嘘
是万家灯火的
孤独
我的诗
是死亡时的
挽歌
是一个时代的
希望。
===========================
本文作者,国家一级作家裴章传
注:作者系安徽省参事室参事,文史馆终身馆员,安徽省原作协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主要长篇作品《四魔现行记》《叶卡特琳娜女皇》《洪秀全》《七月狂飚》《李鸿章》《刘铭传》《暗枪》《洪贵仁传》及电视连续剧《赵朴初》《坝上街》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责任编辑:晨风
当代艺术家官网
www.arts168.com
- 上一个: 关民:水车
- 下一个:梁小斌:诗人是这样成长的